×
2021-10-08
大龙祠古建筑群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11662
分享到:

简介

大龙祠古建筑群位于禄丰县黑井镇禄丰县第四中学校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万春山南侧,一共有万春书院、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四个建筑群及一个单体建筑――藏经阁,其中万春书院已毁。现存的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由下至上依山而建,藏经阁位于观音寺右上方。大龙祠始建于明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遭兵燹焚毁、康熙元年(1662年)井司聂开基重建,即肇井神祠故址,大殿面阔五间,木结构,前檐施以斗拱,殿内原有一组雕像,现已不存。大殿后经多次维修,但大木结构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建筑特点。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勅赐黑井盐水龙王“灵源普泽”匾。戏台建于清中期,民国初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有大量当时的社会文化信息。观音寺在大龙祠之上,始建于明代,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观音寺后玉皇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黑盐井提举司提举何亮标、盐课司大使邹兆光、儒学训导和士林组织、盐井绅士等筹资重修观音寺大殿。观音寺由山门(前殿)、大殿、南北厢房组成。现保存山门(前殿)、大殿、南厢房。藏经阁位于观音寺右上方,建于清代,为正方形攒尖顶重檐两层阁楼式木结构建筑。1937年,原万春书院改旧学为云南省立希贤中学,观音寺、三元宫、藏经阁均作为校舍使用。希贤中学后更名为省立盐兴中学,建国后为盐兴中学,1958年至今为禄丰县第四中学。2000年以后,由于年久失修,观音寺、三元宫、藏经阁成为危房。2003年,四中新建学生食堂,观音寺北厢房被拆除。2007年夏,因基础下陷外蹦,观音寺山门(前殿)局部坍塌。2008年,修复大龙祠,2009年底,修复观音寺大殿。



文物本体状况

大龙祠古建筑群位于禄丰县黑井镇禄丰县第四中学校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万春山南侧,一共有万春书院、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四个建筑群及一个单体建筑――藏经阁,其中万春书院已毁。现存的大龙祠、观音寺、三元宫由下至上依山而建,藏经阁位于观音寺右上方。

大龙祠始建于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后遭兵燹焚毁、康熙元年(1662年)井司聂开基重建,即肇井神祠故址,大殿面阔五间,木结构,前檐施以斗拱,殿内原有一组雕像,现已不存。大殿后经多次维修,但大木结构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建筑特点。清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勅赐黑井盐水龙王“灵源普泽”匾。大龙祠前的戏台建于清中期,民国初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有大量当时的社会文化信息。

观音寺在大龙祠之上,始建于明代,乾隆九年(1744年)重修观音寺后玉皇阁,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黑盐井提举司提举何亮标、盐课司大使邹兆光、儒学训导和士林组织、盐井绅士等筹资重修观音寺大殿。观音寺由山门(前殿)、大殿、南北厢房组成。现保存山门(前殿)、大殿、南厢房。

藏经阁位于观音寺右上方,建于清代,为正方形攒尖顶重檐两层阁楼式木结构建筑。

1937年,原万春书院改旧学为云南省立希贤中学,观音寺、三元宫、藏经阁均作为校舍使用。希贤中学后更名为省立盐兴中学,建国后为盐兴中学,1958年至今为禄丰县第四中学。2000年以后,由于年久失修,观音寺、三元宫、藏经阁成为危房。2003年,四中新建学生食堂,观音寺北厢房被拆除。2007年夏,因基础下陷外蹦,观音寺山门(前殿)局部坍塌。2008年,修复大龙祠,2009年底,修复观音寺大殿。


历史沿革

 

黑井历史悠久,从出土的石、陶、铜器、兽骨等文物考证,早在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少数民族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息劳作。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头黑牛的功绩,遂称此地为"黑牛盐井",后称"黑井"。   

自从发现了盐,黑井便成了一个遐迩闻名的地方。因为盐,黑井便有了“煮井垒银高玉碧,敲诗赌酒小梁园”的风雅。昔日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昔日的黑井,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文化昌盛,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这块两山夹峙的弹丸之地,就建盖庵堂寺庙56座、文笔塔5座,还留下了不少很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碑。千百年来,黑井盐养育着一方百姓,使黑井成为“富甲两迤”的“财赋奥区”,黑井因盐而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原始的古法制盐方式失去了其存在的实用价值,黑井亦因盐而衰,无奈中便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然而,或许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大龙祠古称肇井神祠,建于明初,清初重修称大井龙王庙。由门楼、戏台、天井、两庑、大殿组成。殿中悬雍正皇帝御书“灵源普泽”匾,是黑井龙王会、龙灯会、洞经会活动的中心。

清康熙《黑盐井志》记载:“观音寺  在凤山下,龙祠上。元时李应建。隆庆六年李如玉重建。崇祯七年刘唐重修。后寺坏,井人李皇衮再建。”


价值评估


大龙祠古建筑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黑井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规整,时代久远,其大殿保留了大量明末清初黑井地区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观音寺大殿没有遵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标准做法,前后金柱不等高,大殿的后金柱高出前金柱一步架,采用了六架梁,之上的五架梁后端搭接在后金柱柱头,前端则在对称的位置使用童柱。在山柱的使用上,又采用穿斗式,增加了五架梁前端的一根柱子和一根山中柱。其六架梁、五架梁的用料规格均较小,在梁柱规格不足于承载七架梁的重量,而又需要增加大殿的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迫不得以采用了这一不符合规范的特殊做法。这一独特的结构经历了百余年的考验,至今仍然坚实如初,体现了工匠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实际出发,不墨守成规的创新精神。做为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一个特列,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大龙祠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整,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维修时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工艺、材料均按照传统工艺进行修复,对后期被改动的部分,也通过寻找原始依据,最大限度的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了修复。

大龙祠绘画构图严谨,笔力遒劲,色彩凝重,显示了画师较高的绘画技法和修养,小木构建雕刻精美,石雕工艺成熟老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黑井大龙祠作为黑井古镇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黑井历史及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所记载和反映的黑井古镇历史、社会、文化的变迁,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内,能够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大龙祠还具有情感方面的价值。

大龙祠古建筑群作为黑井古镇的一个重要名胜古迹,已向公众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大龙祠古建筑群保存现状评估

大龙祠古建筑群的保存现状基本令人满意,基本上保持了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虽然在后期的使用中局部改变了原貌,但2008年和2010年对大龙祠及观音寺大殿的维修按照“修旧如旧”和“不改变历史原貌”的原则,基本恢复了其历史原貌。

三元宫保存度较差,后期乱建、添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影响了丰裕桥的整体历史风貌。但通过有计划的保护工程,仍然可以恢复其历史原貌。



调查、考古、保护、展示工作

2008年,黑井镇人民政府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对大龙祠主体建筑进行了整体修缮。

2010年,争取州级文物保护资金40万元,自筹4万元,对观音寺进行了落架修缮。

2008年10月,禄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对大龙祠建筑群进行了记录。


1 大龙祠古建筑群地理位置图

 



 

 



01   大龙祠门楼戏台

 

 

 

02    大龙祠鸟瞰


 

 

03 大龙祠大殿

 

 

 

04  大龙祠戏台 

 


05  大龙祠内部

 


06  大龙祠“灵源普泽”

 


07   大龙祠厢房外部

 


08   修复前观音寺大殿

 

09 正在维修中的观音寺大殿

  


10  观音寺大殿斗拱

11  观音寺大殿梁架及年款

 


12  三元宫


13  藏经阁

 

 14 观音寺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