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08
云南禄丰三叠纪蜥龙和原始哺乳动物化石之发现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8591
分享到:

云南禄丰三叠纪蜥龙和原始哺乳动物化石之发现注一)

卞美年著 

(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刘曦 王李花 翻译

 

由克勒脱纳1提出的在禄丰2(沿滇缅公路昆明以西104公里的一座县城)有形成于第三纪时期“晚期未折叠红岩地层群”的假定,很早就已经引起了新生代研究室成员的兴趣。1938年10月初,当时我正在从元谋3经盐兴4盐产区回昆明的路上,于是便抓住机会在禄丰停了下来去调查那些有趣的“红岩地层”。正是这次停留使得这些含有化石的地层第一次正真意义上被发现了。有不计其数的令人惊喜的蜥龙和原始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在1938年10月8到11月30日这段时间里被采集。少数精彩化石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和实地采集蜥龙化石的经过报告已经分别由杨钟健5先生和我6于1939年发表。我曾在中国地质协会昆明分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禄丰地质构造的简短的初步报告,然而报告中我错误地将有化石出现的地层定义为了白垩纪。

*接收于1940年4月

(1) Credner,W., 1932. Observations on geology And morphology of Yunnan. Geological Survey of Kwangtung And Kwangsi (Special Publication),10: 1-53.

(2) 禄 豐; (3) 元 謀; (4) 鹽 興。

(5)Young, C. C. 1939. 雲南最早的陸生動物(西南漫話之十)益世報邊疆;禄豊恐龍化石發見之經過及其意義,科学第二十三卷第十一期頁693-696.

(6) Bien, M. N. 1939. 滇禄豊恐龍發掘記,香港大公報第一萬二千六百八十四號。(注二)

   1939年的11月到12月,杨钟健教授与我在对安宁1盆地进行短期的调查之后又一次考察了禄丰地区,这次又采集到一些化石标本,其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新类型。1939年的11月到12月,杨钟健与我在对安宁1盆地进行短期的调查之后再次来到禄丰地区,这次又采集到一些化石标本,其中一些是有意思的新类型。

 

   杨钟健教授在对一些重要样本进行细致地研究后,已经将初步成果公开发表了2。因为发现的化石可以准确地推断年代,所以至少可以推测出禄丰地区所谓的“红层”下部,分成了上部的石门系(upper Shihmen Series)和下部的禄丰系(lower Lufeng Series)(参见下文)。

我十分感谢杨钟健博士能够坚持不懈地为我提出建议并不断地鼓励我;我也很感谢技师王存义3和杜林春4先生,当我们在野外挖掘残缺的或是完整的蜥龙骨架时,在寻找新的发掘地点和有趣的样本时,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也为我带来了愉快的工作体验。同时我也很感谢禄丰县县长李景泰5先生,他在1938年特地为我们提供了两间政府公房以供我们居住和存放化石,因而我得以度过愉快和收获颇丰的时光。最后,我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向那些推动我们工作飞速进展的政府部门表达感谢。特别是交通部滇缅公路局的杜镇远6主任、罗为垣7、徐相8和曾世荣9先生,他们对我们的野外工作抱有浓厚兴趣,并提供了全心全意的支持,感谢他们在1939年免费为我们提供运输大件化石标本的交通工具。

 

野外发现记录

  我们停留在禄丰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清晰可辨的化石,这将使我们能够准确地辨识克勒脱纳10所说的“晚期红岩结构”。一开始只有我和王技师加入了这场荒野盛宴。10月7日,也就是我们到达禄丰的第二天,我们决定去勘测位于禄丰城东南方7里处白塔(一个有名的地标建筑)下的杂色层,它看起来有希望能帮我们鉴定地层。我们在那些分布着绿色条纹和斑点的淡紫色石灰岩地层中找到了大量的蚌类化石。在石灰岩层之上覆盖着交替出现的淡绿色、紫色、淡紫色、桃红色、淡粉色钙质泥岩和砂岩层。略带粉红色的岩层嵌入了含有介形类的壳体化石、硬鳞鱼鱼鳞化石和一些龟鳖类骨骼碎片化石的石灰岩带中。后来才发现杂色层代表的是所谓的“晚期红层组”的中上部分。

 

(1)安 寧。

(2)Young, C. C., 1939. 禄豊恐龍之初步观察. 地质评论,第四卷,第二期,91-96頁. Preliminary note on the Lufeng Saurischian remains. 40th. Anniversary papers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eking (in press). Preliminary notes on the Mesozoic mammals of Lufeng, Yunnan. Bull. Geol. Soc. China, Vol, XX, pp. 93-111, 1940. Preliminary notes on the Lufeng vertebrate fossils, in the same Vol. Of the Bull. Geol. Soc. China as this present paper.

(3) 王 存 義;(4) 杜 林 春;(5) 李 景 泰;(6) 杜 镇 远;(7) 羅 爲 垣;(8) 徐 相;(9) 罾 世 榮。

(10) Credner, W., 1932. 前面已引用

 

     

 

 

 

 

 

 

10月8日,我们调查了禄丰县城东北方向约5里地的黑龙潭1并在附近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蜥龙类化石,其中有单个的椎体化石和长骨碎片化石,这一切都发生在黑龙潭西边一座由暗紫色页岩夹杂多瘤状钙质结核和砂岩构成的小山丘斜坡上。这些多瘤状钙质结核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之后我们便在更远的地方利用这些特征发现了更多含化石的地层。随后我们先是在黑龙潭北边的这些地层中去发现化石,在这几天当中,我们都只能采集到散碎的蜥龙化石标本,直到10月12日,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更好的标本!在禄丰以北6里的大冲,我发现了一条巨型蜥龙后半部分的关节骨胳化石,它就暴露在大冲附近一条新形成的冲沟当中。在我的请求下杜林春技师加入了我们的工作,并为这些骨架忙活了一个星期。

    10月22日,当我们在勘探大冲以南两里的沙湾地区时,王存义有了惊人的发现,他找到了一个有轻微破碎的颅骨化石。我意识到那个右半部仍在土里的颅骨应该属于一种原始哺乳动物(多尖齿兽目)而非爬行类动物。我马上将这一发现告知了时下在昆明的杨钟健博士,后来他便将这种哺乳动物命名为美小卞氏兽(Bienotherium elegans4一种三列齿兽类。一条小型蜥龙的部分骨骼化石也在同一时期被找到。

(1) 黑 龍 潭;(2) 大 冲;(3) 沙 湾。

4) 到目前为止,本文提及的此类重要的、包括1939年发现的新材料在内的标本的不同描述都在本文引言部分提及的杨钟健发表的文章中。

 

 

 

 

在杜林春加入到野外工作中后,我们继续发掘在大冲地点发现的蜥龙类骨架化石被保存下来的部分。这期间,一些属于原始哺乳动物的上下颌骨碎块、肱骨、椎体、股骨等再次被发现。在后来的实验室整理过程中发现,在之前发现碎块的地点以东不远处发现的一些头骨碎块和下颌骨属于同一个个体。把这些碎块拼起来是一个较大的、精美的、完整保存了下颌的三列齿兽的头骨,杨钟健将其命名为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

10月28日,我们转移到沙湾地点,取出属于大型蜥龙类的腰带骨骼、荐椎和一些肋骨头。随后在一个小冲沟附近找到属于中型蜥龙类的几个关节连在一起的颈椎和肩胛骨的近端。第二天,在颈椎前端的细粒深红色砂岩上敲凿几个小时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头骨,于是就将包围这个头骨的整块砂岩取了下来。从10月29日到11月10日,我们一直在发掘这件标本,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骨架。这条恐龙俯卧着,颈椎和左肩胛骨的近端因为冲沟被暴露出来。这个骨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它是首次与原始哺乳动物化石一起被发现的。在进行初步的研究之后,杨钟健将其命名为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一种巨齿龙型的肉食恐龙(注三)

11月11日开始,我们调查了大冲和沙湾地点以东更高的地层。后来在离禄丰县城东北约12里地的二钻山1地点,位于禄丰“红层”系列底部之上200米处同一水平同一层位的两个点上,我们发现了巨型蜥龙类的腰带骨骼,其他是一些肢骨和指(趾)骨等。

11月18日,我们沿滇缅公路昆明-大理段去了在禄丰以西约22公里处的一平浪2,一平浪属于广通3县。在一平浪以北、沿着从元永井5方向来的盐水管道4.5到5公里中间的蚂蝗井4附近的暗紫色页岩的一个小露头上发现了一个蜥龙类的大背椎。这是禄丰地区以外唯一产出蜥龙类化石的地点。这个点所在的层位属于克勒脱纳之前所假定的“更老的红层”。

到这次野外工作结束的时候,采集的化石标本装满了56个50×25×35厘米的盒子,总重量为3920斤。这些标本用骡子从禄丰驮回昆明。由于我们缺乏装备,未能在野外对骨骼标本进行细致的修理,仅仅是用白麻纸包裹,有时候是用弄湿了的麻纸将骨骼碎片捆绑在一起。

在1939年的12月份,杨钟健、王存义和我再次对大冲和沙湾地点进行调查,又发现了一些原始哺乳动物的化石材料。在二钻山1938年的化石点附近发现一个部分完整的巨型蜥龙类骨架。

在二钻山以南约2里地同一层位的黄家田发现了一个新的化石点,这个地点化石含量丰富,产出至少3个部分保存的骨架,其中一个保存了头骨,此外还有大量的单颗牙齿、颌骨碎块和其他零散的骨骼。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一个原始哺乳的小头骨,可能属于三列齿兽类。

根据所发现的这些化石,可以准确地将禄丰地区所谓的“更晚的红层组”下部地层的时代定为晚三叠纪(注四)

(1) 二 鑽 山;(2) 一 平 浪;(3) 廣 通。

(4) 螞 蝗 井;(5) 元 永 井;(6) 黄 家 田。

 

 

 

 

译者注:

注一:卞美年《Discovery of Triassic Saurischian And Primitive Mammalian Remains at Lufeng, Yunnan》原刊于《中国地质学会誌》1940年Z1期。原文为英文,该文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讲述了禄丰恐龙和类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和发掘的经过,第二部分则讨论“禄丰红层”的时代和构成。这里只翻译和刊载了第一部分。

注二:框内的内容是原文注释。

注三:卞美年写这篇文章时,杨钟健对许氏禄丰龙的研究还未最后完成,当时杨钟健认为许氏禄丰龙是肉食性的锯齿龙,在稍后的研究中,杨钟健最后把许氏禄丰龙定位为原蜥脚类板龙科的植食性恐龙。

注四:出土许氏禄丰龙的地层,最初被定为晚三叠纪,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地层已经被修订为早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