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08
禄丰古盐井群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次数:12917
分享到:

简介

禄丰古盐井群包括黑井镇大井盐井、大子井盐井、复隆盐井、黑井古盐井群;妥安乡琅井村委会的伏大井。伏大井位于妥安乡琅井村委会西北的芒硝厂内。该井开凿于明万历3年(公元1623年),为斜竖井,全长236米,在182米处分东、北方向两岔井,其中东面岔井长32米,北面岔井长54米,井内最宽处达8.1米,最窄处1.5米,平均坡度42°,最陡处为56°。井顶井壁呈弧形,多为岩石,坚硬。井内开凿石台阶,供人上下行走,石台阶平均长1米,宽0.3米。该井卤水较淡,硝质较重,目前作为琅井芒硝厂生产兽用硫酸钠的原料。

黑井镇古盐井共有40余口之多,分为竖井和斜井两种类型。其中以大井盐井最为典型,该井又称黑牛盐井,盐井为斜井,石级而下,深50米;洞口为石砌拱洞,高3米,宽2.3米。井中出卤,元明时用木桶装卤,人工背或抬出;清至近代,用木笼逐级上汲;1969年电泵抽吸至卤池沉降再用,现今停用。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是少,时淡时咸,故有“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之说。盐池长17.9米,宽11.7米,深约8米,卤水深约5米。

禄丰古盐井群是滇中古盐井盐业发展的最好历史见证。古井保存完好,所存古木龙等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已被当地文化站收藏,对研究滇中盐文化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2012年,禄丰古盐井群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本体状况

大井盐井,又称黑牛盐井。该井位于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盐井为斜井,石级而下,深50米;洞口为石砌拱洞,高3米,宽2.3米。井中出卤,元明时用木桶装卤,人工背或抬出;清至近代,用木笼逐级上汲;1969年电泵抽吸至卤池沉降再用,现今停用。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是少,时淡时咸,故有“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之说。盐池长17.9米,宽11.7米,深约8米,卤水深约5米。由于该井产盐卤历史悠久,贡献特大,故有“西迤名高第一泉”之美称。200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禄丰古盐井群的伏大井位于妥安乡琅井村委会西北的芒硝厂内。该井开凿于明万历3年(公元1623年),为斜竖井,全长236米,在182米处分东、北方向两岔井,其中东面岔井长32米,北面岔井长54米,井内最宽处达8.1米,最窄处1.5米,平均坡度42°,最陡处为56°。井顶井壁呈弧形,多为岩石,坚硬。井内开凿石台阶,供人上下行走,石台阶平均长1米,宽0.3米。该井卤水较淡,硝质较重,目前作为琅井芒硝厂生产兽用硫酸钠的原料。芒硝厂为了扩大生产,于2010年对该井进行清淤除障,在井下发现多条木龙,大部分材质为竹子,均已腐烂,但有一条木龙,材质较好,保存完好。井壁上的小洞是放置香油灯的地方,专供负责木龙的工人照明用,平台是负责木龙抽水工人坐的地方。种种迹象表明,当时在没有电,没有现代抽水机的情况下,伏大井的卤水就是通过18条木龙逐级提吸输出到井外供灶户熬煮。从七十年代以来,该井卤水一直作为生产芒硝的原料使用,沿袭了近400年的历史。生产芒硝生产工艺相当简单,卤水通过抽水机输送到井外储水池中,脱水结晶,成为晶莹剔透的兽用芒硝产品。

大井盐井,又称黑牛盐井。该井位于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盐井为斜井,石级而下,深50米;洞口为石砌拱洞,高3米,宽2.3米。井中出卤,元明时用木桶装卤,人工背或抬出;清至近代,用木笼逐级上汲;1969年电泵抽吸至卤池沉降再用,现今停用。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是少,时淡时咸,故有“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之说。盐池长17.9米,宽11.7米,深约8米,卤水深约5米。由于该井产盐卤历史悠久,贡献特大,故有“西迤名高第一泉”之美称。200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子井盐井位于禄丰县黑井镇黑井三街后七星台下南侧,井口方位北偏东6°。井口平面呈长方形,宽3.62米,长4.6米,井口距地表3.4米,从北侧沿石阶下入井底,石阶宽1.2米。井为竖井,井口宽2.3米,长3米,竖井底部为斜井,斜井井口宽0.96米,有积水,深度无法探知。井北面有一石条嵌顶的井洞,宽2.1米,高1.68米,进深1.97米。整个井井壁、井沿全部用红沙石石条支砌。是黑井盐井的代表之一。

黑井盐井群位于禄丰县黑井镇金泉山脚龙川江西岸,坐西面东。在长约1公里的龙川江西岸,从北向南共分布完好的有9眼古盐井,分别为裕济井、徳洋井、天恩井、金泉山1号至6号井。裕济井,井口宽1.03米,外围镶券井洞宽2.18米,井口已被淤塞,残高1.06米,可判别为斜井,井口方位东偏南15°,深入10.6米后,向西南转折,深度未谈及,井洞总高3米,用红砂石支砌,券顶,落款为“民国三十二年仲夏月”。天恩井,井口用红砂石镶券,顶部为现代混泥土浇灌,宽2.08米,高2.1米,红砂石券顶部分长度仅2.3米,之后再天然岩体上开凿,斜井,方位北偏东22°;因有积水,长度及深度未探及。金泉山1号井井口已被淹没,残存的红砂条石垒砌的墙基仅有西边和北边存在,长度约12米,有大量瓦片存在,中部陷落。2号井利用天然岩石进行开凿,井口宽4米,高3.4米,进深8米,8米后是斜井,斜井宽1.7米,井已被淤塞,残高0.8米。斜井方位北偏西43°,井壁上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钠的结晶体,盐井底部有人工用红砂石砌筑的台阶痕迹。3号井井口宽1.5米,现存高0.8米,井口方位东偏北15°,斜井,进入洞口5米后向南有一个转折,被水淹没,深度不可探及,在天然岩体上开凿,底部有人工砌筑的台阶。金泉山4、5、6号井,4号井高1.8米,进去后折向南,井情况和其它井大体相同;4号井和5号井相距12米,5号井距6号井15.6米;6号井为竖井,井口宽1.6米,高3.5米,进深7.48米,进到6.8米处变为竖井,竖井宽1.9米,长约1.2米,竖井呈长方形,从洞口到看得到的水面为2.9米,深度无法探及。

复隆盐井位于禄丰县黑井镇复隆村民委员会复井村盐水箐南北两侧。据《黑盐井志》记载,复隆井一昼夜可出盐卤180余桶,每桶煎盐45斤。此井自明代开采以来,因多次被水冲埋曾中断开采,后又复开。1980年后停止开采。有斜井和直井两种。现可看见的盐井共有13口,盐井分布在盐水箐的南北两侧,现南侧可看见的有盐井12口,北侧可看见的盐井有1口。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口斜井从洞口至16米的地方出卤水,井口宽1.4米,高度约1.8米,在天然的岩体上挖台阶逐级而下。规模较大的一口直井井壁中部有支撑井架的4隼眼,隼眼宽0.35米,长、高为0.25米,可能用于分级提升;井宽约1米,长2.4米,可探测深度未9.4米;工作面宽3米,高1.9米,进深4.7米。在南侧最西边的一口盐井井口上方的岩壁上有两排隼眼;盐水箐南侧中上部紧挨山崖的地方有一个用条石支砌的蓄卤池,壁宽0.66米,残存高度0.6米,长3.55米,宽2.1米。


历史沿革

据《续篇琅井志》载:琅井汉前无考,到了汉时则为越州郡,属安乐境。唐初为西越州境,贞观时属茅州境。南诏统辖云南期间,井盐曾为诏国专用贡品。至大理国改为商民封地,元末至正年间属定远县,归古奕州(今楚雄)所辖。元朝时云南行省开始课税,明初设安宁提举司,明末天启三年(公元1624年)移至琅井为琅井提举司,明朝天启三年(1624年)移连然(今安宁)盐课司于琅井,改名为琅井盐课提举司,隶黑盐井盐课提举司。

在明朝时琅井一年煎盐1599996斤(旧斤),每年课银6414两,清代每年煎盐 1998996斤(旧斤),每年裸银11880两。一年仅产盐创造的财富就达五万至七万两白银。琅井的百姓大多以盐为生,或贩盐、卖盐,或开店经商,或充灶丁、井兵,而少以耕种稼墙。旧时马路四通八达,大批马帮运盐而出,又贩运其它商品而入。琅井小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荣的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方圆不足一里的小镇,就达致千人口,小镇四条街道呈井字型布局,当街一面,尽为店铺。清康熙45年(公元1707年)于黑、白二井一起从楚雄府分出,在辖于云南布政使司直至清亡。民国设盐场分场,隶属黑井。解放后,因卤停煎撤销,1960年属盐兴县,1954年为第三区,1958年并入广通后设琅井乡。1960年属禄丰县黑井公社琅井区。1961年属黑井区,1966年从黑井划出成立妥安公社属13个大队之一的琅井大队,1969年并入牟定县,是琅井公社所在地,1979从牟定县并回禄丰县,属妥安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2010年有20个村社,885户,总人口3866人。少数民族55人,占总人口的1. 4%。

大井盐井开采年代志书上无准确记载。《南诏野史?盐井》载:“盐井,滇共四十处,唯姚安白井,楚雄黑井最佳。若琅井、黑井,因狼与黑牛舔地,故名之”。大井井中出卤,元明时两人到井底用大木桶装卤沿石级抬出。清至近代,用木龙逐台用人拉汲而出地面。1969年用电泵抽吸。大井是黑井最早开采的第一口盐井。其卤水时多时少,时淡时咸。据康熙《黑盐井志?卷一?祥异》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井,出卤水味咸数多,加于往十倍。”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大井卤淡,一桶止煎盐八斤”,故“限定桶数,则每日一百五十桶”今仍使用。明清时代有关省州盐政的志书中,论述滇盐,首提黑井。记黑盐井,大井之名列在卷首。故大井有“两迤名高第一泉”之美称。


价值评估

禄丰古盐井群完整反映了云南古代井盐开采各个时期的情况,是云南古代盐业开采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具体而言,有以下价值:

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黒井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琅井均因盐而兴,而黒井和琅井的盐税就占云南全省盐税的60%以上,对云南的财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切均来源于井盐的开采与生产,因此,禄丰古盐井群对云南古代历史而言有特殊的意义,对云南古代历史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2、井盐开采及提炼是中国古代食盐生产的三大技术之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禄丰古盐井群对研究中国古代的井盐生产技术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禄丰古盐井群是考察我省古代井盐生产重要的历史文物,对研究、复原云南古代井盐生产的工艺、技术、历史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3、禄丰古盐井群在保存的形式、功能、位置与环境等方面是真实可信的,其现状是历史上遗留的原状,包括始建时的状态、历史上多次改建状态和长期受损后残缺的状态,在整体或主要部分上能够真实地显示与其时代特征一致性。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保存较好。

4、禄丰古盐井群由数个片区和40余口古盐井组成,延续数个朝代近800年,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难得的中国古代手工业文明的珍贵遗产。


黑井古盐井群地理位置图

 

  

大井盐井地理位置图


 

大子井盐井地理位置图

 

 

复隆盐井地理位置图

 

  

大井盐井平面图


 

伏大井平面布局图

 


 

 

01  黑井古盐井群“金泉山4、5、6号井”远眺

 

02  黑井古盐井群“裕济井”

 

03  黑井古盐井群“天恩井”

 

04  黑井古盐井群“金泉山2号井”

 

05  黑井古盐井群“金泉山6号井”

 

06  黑井古盐井群“裕济井内部”

 

07  大井盐井

 

08  大井盐井卤池

 

09  大井盐井井口

10  大井盐井内部

 

 

11  大子井盐井全景

12  大子井盐井竖井

 

 

13  大子井盐井嵌顶井洞

 

14  大子井盐井内部斜井

 

15  复隆盐井

 


16     复隆盐井井口

 

17  伏大井井口

18  伏大井内部 

 

19     伏大井盐作坊

 

20  伏大井抽卤水的木龙